翻页   夜间
百书楼 > 寻龙太保 > 第066章 揭秘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百书楼] https://www.baishuxs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我很纳闷为什么燕云淑要约我在这里见面。

    小时候口合药六厂的广告经常在电视上播出。“快退热,还是安瑞克”“新盖中盖高钙片,它含钙高,一片顶过去五片”等古早的广告语我背得滚瓜烂熟,现在也能脱口而出。

    曾经,听大人们说,口合药六厂是个好单位,衣服鞋袜,米面粮油,没有不发的,“要是进入那样的单位,这辈子就不愁了。”这是早期东三省大而全的大企业写照,不少企业甚至还有幼儿园,学校和医院。

    后来,随着商贸和信息社会的崛起,口合药六厂的广告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。而且,由于自身产品结构老化等问题,口合药的市场规模和效益也逐渐下降,影响力不如以前。

    这座欧式风格的药厂大楼建于二十年前,其中1至3层为办公区,4至6层是版画博物馆。二十年来,这座气质恢宏、造型精美的建筑见证过口合药过去风起云涌的岁月,也承载着城市和人民的共同记忆。

    因为来的比较早,我就在药厂门口和当地人唠嗑。哈尔滨人很热情,丝毫不会觉得陌生人唠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。我找了个跟我年级相仿的人攀谈起来,他说,他小时候听说过很多关于口合药的故事,包括不限于,厂里会给员工发金条,发貂皮,甚至分房子。

    “那时候,口合药就如同现在的互联网大厂,在那里工作是一件备受羡慕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二十世纪40年代,口合药总厂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所属的一个部队小药厂,迁址哈尔滨后,发展为当时省内唯一一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制药企业。九十年代还在上交所上市,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。从此口合药进入发展迅猛的时代,员工福利确实颇为丰厚。

    “金银首饰、手机手表、衣服鞋袜、米面粮油、应季水果没有不发的。只有想不到的,没有厂长发不到的。”

    但历史却并非永远眷顾这片黑土地,制造业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淡出舞台,将城市还给生活。口合药六厂也搬离南直路326号原址,“东北卢浮宫”成为闲置资产,它在东北的严寒里静静伫立。

    过了大概半个小时,一辆红旗L5停在了路边,从车上下来一个人,正是燕云淑。

    和我聊天的那个小伙子,看到这辆红旗L5,眼中顿时露出惊讶之色。而看到燕云淑朝我走了过来,眼神就很怪异了,他打量了我一眼,好像我脸上有什么东西一样,就很自觉的走开了。

    我无奈地叹了口气,心想现在的阶级隔阂已经这么严重了吗?随后便笑着向燕云淑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所以说,我其实也是个俗人。虽然口头上说着愤世嫉俗的话,但谄媚逢迎的本质还是刻进了骨子里的。

    “燕姨,您来了。”我笑道。

    燕云淑瞥了我一眼,说道:“来得很挺早,知道为什么约你来这儿吗?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我很自觉地摇头。

    “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,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道理?我洗耳恭听。”我恭敬地请教道。

    燕云淑转过头,说道:“以史为鉴知兴替,以史正人明得失。”

    “以史为鉴知兴替,以史正人明得失?”我重复了一遍,颇为不解,“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吗?”

    我们一边说,一边往里走。其实,药厂的外部建筑只是与卢浮宫相似的很小一部分,当走到建筑里面,才真正地体会到这种金碧辉煌的感觉,体会到卢浮宫所应有的繁华,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的欧洲,和一帮贵族们在里面谈笑风生。

    这座高六层的城堡式建筑,下面三层是办公区,但是上面三层是版画博物馆所在地,免费对外开放,在博物馆内畅游,更有了卢浮宫的艺术之美。

    在室内,有充满着罗马风格的大柱子屹立在大厅内部,而硕大无比的水晶吊灯更是璀璨夺目,墙壁之上,都是极具年代感的欧式大理石浮雕,目光所及之处,都是豪华的装饰,这样的情形,只有在电影等才能看到。

    其实,不仅是办公厂区,即使是在哈药六厂的住宅区,也能体会到浓浓的欧式风情,住宅区都是欧式的建筑,比如小区大门就建成了凯旋门的形状。据说,当地人找婚纱照,随便找一个地方,外地人都以为是专门跑到欧洲照的。

    我和燕云淑径直到了版画博物馆,我们一边参观,一边聊着。

    “东胡国曾经创造过非常璀璨的文明,但是很可惜,他们没有把握历史的机遇,最终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。”

    我点了点头,说道:“当时在火山口,我第一眼看到东胡王陵的时候,确实感到非常震撼。没想到,在殷商时期,甚至比那更早,在东北地区竟然已经诞生了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。”

    燕云淑说道:“我想你心中,一定有很多疑问吧?”

    我叹了口气,说道:“是的,我确实有很多疑问,但我实在不知道该从何问起,这些疑问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,但每当我想要去解开它的时候,它就会突然跑掉,怎么也抓不住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好奇我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吗?”

    这个疑问其实憋在我心里很久了,没想到燕云淑自己主动提了。我点了点头,说道:“当然好奇,不过我想你肯定有自己的目的。”

    燕云淑瞥了我一眼,“想问就问呗,干嘛憋着,我又不会吃了你。”

    我笑了笑,“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,万一你不想说,我问了也白问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这件事是我不对,我确实瞒了你很多。”燕云淑叹了口气,“这桩尘封了二十年的旧案,其实早该有个答案了。”

    我愣了一下,一时间有些莫名所以,“什么叫尘封二十年的旧案,难道……”

    燕云淑继续说道:“你肯定想知道,二十年前,从天宫中逃出的两个人,除了苟娜的老板外,那个女人是谁吧?”

    我点了点头,不敢说话。此时我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一种直觉,那个女人可能就是我眼前的燕云淑。

    燕云淑笑了笑,说道:“你猜的没错,那个人,就是我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!”

    即便我隐隐猜到了,但当我听到燕云淑亲口承认时,还是不由得颤抖了一下,“怎么会……”

    “很意外是不是?”燕云淑看着我,说道:“当时,我为了寻找燕王铜缸,去过很多地方,也找到了很多线索,我不断地追根溯源,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了长白山。”

    “燕王铜缸?”我更加疑惑了,“怎么还跟燕王铜缸扯上关系?冉彤的笔记中写了,他是沿着冰魄龙丹的线索找,一直找到了长白山,而您却是沿着燕王铜缸找的,结果也是长白山,难道——两者的源头是同一个?”

    燕云淑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没有答案,但——或许确实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我大惊道。

    燕云淑解释道:“有一点你应该已经想到,古东胡的文明起源,最核心的便是天陨石门,他们靠着天陨石门缔造了隐秘而强盛的文明。几十年来,我一直在研究古东胡史,发现其从繁荣到衰落非常诡异,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突然盛极而衰。”

    “我想过这一点,怀疑是火山喷发导致的。”

    燕云淑点了点头,说道: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。”

    据燕云淑的研究,东胡起源于伏羲氏后裔的风姓东蒙豕韦,因被商王武丁所灭后北迁而与胡人融合。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生活在燕山一带,在战国后期的时候,发展到一定规模,于是开始生出扩张的野心,主动侵犯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。东胡人一开始的边境侵扰,收获颇丰,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如此操作,突然有一天燕国安排一位使者来到东胡部落,这位燕国使者放低姿态,甘愿做人质,东胡人也不愿与燕国死拼。

    于是放弃对燕国的侵犯,而燕国使者在东胡族的每天仔细观察和打听情报,很快东胡人被燕国的使者探清实力,接着偷偷地逃回燕国,最后东胡被燕国所击溃,剩下的东胡族人迁徙至北方匈奴的聚集地定居下来。

    “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。”我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那块画像砖吧?”

    我点了点头,“老马说他有一个竹简,上面记录了这段历史,说是战国时期,东胡国试图偷袭燕国,结果被燕王毒蛇大军击败,从此一蹶不振。”

    燕云淑说道:“后来东胡王侥幸从战场上逃回,复刻了燕国的养蛇方法,并置于自己的古墓中。后被万奴王化为己用。”

    听完之后我豁然开朗,不仅两段历史能够对应上,而且关于燕国使者的内容,也能跟燕王铜缸的线索联上。

    “燕姨,会不会就是那个时候,燕国使臣从东胡窃取了铜缸的秘密,而且还将养蛇之法带回了燕国?”

    燕云淑肯定道:“恐怕历史就是如此巧合。”

    这个推断是符合逻辑的,而且史料中也确有记载,虽然不是直接证据,但至少说明东胡和燕国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密切的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:

    战国之前,东胡强而燕国弱,燕国遣使入东胡,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养蛇之法,还用东胡窃取的机密创造了燕王铜缸。前者的证据来自画像砖,后者的证据来自天陨石门前排列的铜缸。

    战国之后,燕国强而东胡弱。虽然东胡一开始很强大,但很可惜,他们各个部落一直未能实现真正的融合,其文明演进最终走向衰落。东胡国试图偷袭燕国,结果被燕王毒蛇大军击败,从此一蹶不振。东胡王侥幸从战场上逃回,复刻了燕国的养蛇方法,并置于自己的古墓中。后被万奴王化为己用”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