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百书楼 > 钢铁时代 >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巴库涅槃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百书楼] https://www.baishuxs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德国方面之前预见到了,巴库的油田,可能会因为中国的介入而增加,可是如此的的幅度,绝对是出乎了任何人的预料,这件事情,如果不是验证过的,谁也不会相信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按照巴库年产3000万吨的数据,6成就是几乎2000万吨,2000万吨,按照一吨35美元的价格,这是7亿美元。←,.

    一艘战列舰的价格为3000万美元,7亿美元代表则艘战列舰,这几乎是德国在战争之前,建造的战列舰的总数,抛开舍尔舰队的9艘,充其量主力舰的数字不过是18艘而已小】

    【说】

    这样的提升,简直是立竿见影,提升的幅度相当的可观,德国方面权衡利弊之下,发现不但已经烧毁的油井,有更换的要求,就算是没有的油井,也需要更换,中国的双头采油机价格比较昂贵,大概是世界上主流的单头1倍以上,可是再怎么昂贵,跟提升的效率相比,还是没办法比的。

    从2500吨,这个高产油田,提升到接近6000吨,可能一下子变成了整个巴库,产油最多的油井,就每天增加3000多吨,在国际上面的价格就高达10万美元,10天100万,100天1000万,可是采油设备的价格,一套不过是50万美元,这个价格和增加的相比,真的是远远不如,正因为泽阳,德国大手笔的买下了,一次性购买了300套,这是整个巴库的油田的总数,当然了,不付现金,用石油来抵账,要求中国必须在冬天里完成对油井的改造,1916年,将会继续加快生产。

    中国的专家,除了布置新油井的位置。增加产能,安装新式的采油机械之外,更多的是勘探,这才是重点。双头采油机,能够增加的产能,不过是让一个固定油田采油增加而已,不是增加整个油田的总储量,只有增加出口。哪怕只是不怎么出色的出口,只要达到了工业流,就足以让双方满意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巴库,采油的深度不过是600米左右,按照地质条件,巴库的石油不应该这么少,里海沿岸,是世界上少有的海相产油的模板,现在怎么可能全部发现了,必须加大勘探的力度。先不说俄罗斯能不能把已经开采的深度的油井都给勘测出来,即便勘测出来,在加大深度的前提下,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油井,哪怕日产量只有几十吨,数量多起来,也相当的可观。

    杨元钊不是神,他也不可能预见到自己会穿越到1908年,甚至有机会,在巴库没有开采完毕的前提下。进入到了巴库,可是继续的勘探,利用中国掌握石油方面的知识,加大钻探的深度。是一定可以增加产量的,目前巴库新开辟的油田,已经接二连三的出现了,中国方面不知道巴库的油田到底有多少,可是这个时代的勘测技术,总是有疏漏的地方。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准,1000米是一个极限,利用一些地质学家,用大上,也属于大型的油田之一。

    德国方面是兴奋无比,直接不顾一切的签署了协议,按照之前的约定,增产的会有7成属于中国,3成是投入和产出的分配,会持续10年,当然了,这些会按照采油成本来,4成则是配额,回按照这个比例,仅此一项,整个德国在未来1916年的石油销售收入,会达到48亿美元左右,这笔钱,即便扣除了购买油井设备的5亿,也足以支撑德国在接下来的大动作了的。

    关于巴库石油,在中国表现出神奇之后,尘埃落定,中国也相当的兴奋,按照约定,最少有1.5亿吨的原油,会交易给中国,这是一大笔石油资源,足以应对中国的石油危机,哪怕是现在,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车辆超过2000辆,可是1.5亿吨的进口量,不但可以支撑车辆的全方面运行,也可以让的中国储备更多的石油

    发现了大规模的石油资源,是一件好事情,可是如何把这么庞大的石油给运出来,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,巴库靠在里海旁边,距离黑海也不远,可惜这不是和平年代,否则,直接修建一条从巴库前往巴统的输油管道的,在黑海沿岸建立大规模的港口,就可以把东西运出来。

    现在战争年代,无论是直布罗陀海峡,还是苏伊士运河,都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,他们是不可能让油轮过境的,那么要想把这些东西给运出来,需要的,只能够是铁路。

    从德国开启了对巴库的战争开始,中国就已经准备了,铁路是这个时代,陆地交通最佳的工具,没有之一,在海路上面,已经被否决的前提下,铁路就是唯一的选择,从伊斯坦布尔,甚至是3b铁路位于伊拉克境内,直接贯通一条通往巴库的铁路,这是最近的,也是最节约人力的选择。

    中国工程队伍,施工的速度相当的快,这一贯是中国的传统,预计到1916年2月,通往巴库的铁路就会直接的贯通,无论是物资运输,还是机械运输,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,只不过,这中间,稍稍的有些变故,巴库是石油城,产品是液态的石油,而不是其他的资源,所以这一条铁路需要大量的液体车厢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铁路的运力即便再大,按照一列火车1500吨的数字,1.5亿吨,需要10万辆车皮,则个数字,平均到每天之上,就是300辆,安排一下,倒不是不可能的,这样的话的,按照3天一个来回的话的,最少需要900辆火车,1500吨一列的货车,最少需要25节的车厢,如果全部都是液态的车厢的话,必须要提前的准备,因为只是开采石油,没有考虑液化石油气,制造的都是普通的容器类车厢,难度比高压密闭的车厢小的多,只要有足够的模具和生产工具,投入一定量的人力,就可以快速的生产出来,这一点,杨元钊不担心,他更加担心的还是另外一方面。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...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